学校餐厅办信用卡逾期,光大信用卡七万逾期三个月,属于刑事案件吗

网友 2024-03-16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学校餐厅办信用卡逾期的问题,以及和光大信用卡七万逾期三个月,属于刑事案件吗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一、信用卡逾期打12378有用吗

1、首先,这个12378是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建立的统一维权服务专线,主要职责是,接受银行保险消费者维权投诉以及对银行保险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其他单位和个人的银行保险违法违规等行为的举报。

2、其次,咱们在回到提问者的问题“信用卡逾期银行不肯协商,要求一次性还清,拨打12378投诉银行有效吗?”

3、根据银保监会的投诉维权热线的职责范围咱们可以看到,银行不肯协商不属于违法违规行为,所以这类事情不在投诉受理范围。

4、回过头来咱们再说说为什么“银行不肯协商不属于违法违规行为”,因为信用卡管理与使用有着明确的规定,不是随意可以协商的,更不是以持卡人个人意志为转移的。也就是说,持有或者使用信用卡,就必须按照《信用卡领用合同(协议)》的相关条款来履行在约定的还款日还款,无论是银行和持卡人都必须遵守相关“协议”,这就是契约精神,而且这种行有法律支持。

5、最后,咱们再来说一说关于信用卡逾期中的“协商”,所谓的信用卡协商还款,就必须有两个前提条件是“在特殊情况下”和“平等协商”。

6、说的简单直白些,如果想协商延期还款,持卡人就必须得证明你遭遇了特殊情况,例如严重疾病,天灾等等。但是还得人家银行同意协商这才是“平等”。

7、说的更直白些,既然你使用了信用卡,就要遵守协议,这叫履约。人家银行同意协商同意延期,是情分,不同意延期不同意协商,是本分。

8、《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第七十条规定,在特殊情况下,确认信用卡欠款金额超出持卡人还款能力、且持卡人仍有还款意愿的,发卡银行可以与持卡人平等协商,达成个性化分期还款协议。个性化分期还款协议的最长期限不得超过5年。个性化分期还款协议的内容应当至少包括:

9、(二)还款周期、方式、币种、日期和每期还款金额;

10、(三)还款期间是否计收年费、利息和其他费用;

11、(四)持卡人在个性化分期还款协议相关款项未全部结清前,不得向任何银行申领信用卡的承诺;

12、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并签署分期还款协议的,发卡银行及其发卡业务服务机构应当停止对该持卡人的催收,持卡人不履行分期还款协议的情况除外。达成口头还款协议的,发卡银行必须留存录音资料。录音资料留存时间至少截至欠款结清日。

13、请读者朋友仔细阅读以上条款内容,就会发现是“可以协商”而不是“必须协商”,可以和必须的区别,大家能理解吧!

14、既然想协商,就要努力争取,取得发卡银行的同情或者支持才行,举报就算了吧,我个人觉得应该将举报改成求助,更恰当些!

二、光大信用卡七万逾期三个月,属于刑事案件吗

光大信用卡七万逾期三个月,属于刑事案件吗?

大家好,我是卡卡大人,专注于信用卡和银行相关领域,很高兴为大家解答问题。

大家好,我是卡卡大人,专注于信用卡和银行相关领域,很高兴为大家解答问题。

从题主的描述可以看出,你已经逾期三个月,这属于严重逾期,而且逾期金额超过了五万元,达到了七万元,这就属于刑法中的“数额巨大”,如果被认定为信用卡诈骗罪的话,可能将要面临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的处罚。但是,请不必过于担心,不是说所有信用卡逾期金额超过了五万元都属于刑事案件、都属于信用卡诈骗罪,都要面临刑事处罚的。

通常,要判定持卡人是否构成信用卡诈骗罪,一定要同时满足如下三个要件的:

1、逾期金额达到5万元以上;不包括滞纳金、罚息、复利等发卡银行收取的费用。

2、属于恶意透支,所谓恶意透支通常是指信用卡连续逾期超过三个月、而且经过银行两次有效催收后,持卡人仍旧不还的,可能会被认定为恶意透支;

3、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非法占有可以说明你有犯罪的故意,通俗的讲究是明知故犯。

只有同时满足以上这三个条件,才有可能会被法院判定为信用卡诈骗罪,信用卡诈骗罪就属于刑事犯罪了,也就是题主所述的刑事案件,将有牢狱之灾。

但是,通过题主的描述,也只是说信用卡逾期达到了三个月(且按连续逾期来看),逾期金额达到了七万元,这种情况已经相当严重,但是并不一定就是触犯了刑法。只要题主可以证明,自己并没有非法占有的故意,只是由于生意失败、家庭变故、突发疾病等原因造成了信用卡逾期的话,一般情况下法院是不会判决信用卡诈骗罪的,也就不会面临牢狱之灾。但是,法院会以民事案件判决,会判定你限期还款,如果有财产不还的话,可能会面临强制执行,甚至会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老赖”、“黑名单”,这样也会对持卡人以后的生活带来影响。

总之,作为信用卡持卡人,我们一定要养成好的消费习惯,不要超过自己经济承受能力之外的盲目消费,以免造成信用卡逾期,不仅会增加经济负担,还会造成我们信用的缺失,以及影响我们的生活及家庭,得不偿失。

我是卡卡大人,感谢大家的阅读,如果认可卡卡大人的观点,欢迎关注我。如果你有不同意见,欢迎留言评论。

三、因为疫情原因很多用户信用卡逾期,这会产生什么后果

1、对于信用卡逾期会对持卡人产生的后果,我想对于绝大部分信用卡持卡人来说,都非常清楚。不外乎以下几种结果影响自己的征信记录

信用卡逾期,最直接的就是对个人征信产生不良记录。征信不良记录会给个人未来生活工作中带来不利影响。比如个人信用贷款,购房购车贷款,事业融资贷款等。更严重的情况如果被纳入失信名单,甚至消费出行方式都会被限制。

2、信用卡逾期,最直接的就是对个人征信产生不良记录。征信不良记录会给个人未来生活工作中带来不利影响。比如个人信用贷款,购房购车贷款,事业融资贷款等。更严重的情况如果被纳入失信名单,甚至消费出行方式都会被限制。

3、有过信用卡逾期经历的朋友都知道,银行对于信用卡的催收是非常激进的。在国家没有颁布相关政策之前。信用卡催收还充斥这各种软暴力,电话轰炸,骚扰逾期人的亲戚朋友甚至单位同事,甚至上门催收也是数见不鲜。对于没有心理承受力的逾期者,这可以说是一种心理和生理上的煎熬。

4、其实对于信用卡逾期,在刑法94条中早有规定。恶意透支5万元以上信用卡逾期人员,如果进过银行多次催收,仍然拒绝还款,就会承担刑事责任。当然具体规定,大家可以自行查阅相关法律规定,这里不再详述。

5、只是说这种情况原则上很少,除非持卡人的情况已经极度恶劣,比如存在信用卡诈骗。长期恶意逃避债务,否则银行一般不会让持卡人承担刑事责任。毕竟这样可能会带来更坏的结果,虽然现在法律明确规定,承担刑事责任后,并不表示持卡人可以不还款。但是一旦持卡人承担了刑事责任,那么坏账的几率可以说是百分之百了。

6、当然,题主问的是疫情期间造成的信用卡逾期会产生什么结果。实际上,无论是否有疫情,以上三种情况都会存在。毕竟无论什么情况,持卡人逾期是违约在先,银行有权利根据相关约定进行债务催收。

7、前两天我看到一则消息,大家可以去我的微头条翻阅一下,国家银监会已经在逐渐出台一系列措施。针对疫情期间导致的各种信用贷款逾期。这其中就包括信用卡,甚至规定信用卡逾期不再影响个人征信。当然这句话大家不必过度解读。我想也是针对那些逾期情况不严重,仅仅是疫情真实造成的非本人恶意逾期。在后期可以正常还清卡债的持卡人,那么可能不会对个人征信造成影响。

8、当然,平时关注信用卡相关新闻的朋友都知道。实际上,无论是否有今年的疫情,信用卡逾期情况也是愈演愈烈,在2017年底。信用卡总体逾期金额达到了700亿,但是到了今年,信用卡逾期金额已经超过了900亿。当然不能不说疫情对于信用卡的逾期的确起到了推动作用。

9、在疫情爆发前,实际也存在很大一部分人,信用卡可能已经濒临逾期,仅仅是还处于维持状态。但是疫情一爆发,很多人濒临逾期的人失去了收入,加上银行为了避免信用卡出现大批量的逾期和坏账,对很多风险持卡人进行了降额封卡措施,这样反而直接导致了很多信用卡的加速逾期。

10、当然,国家相关部门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也正在出台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进行补救。当然逾期者目前也并没有清冽的感觉,估计银行该催收还是在催收。

11、当然信用卡大面积逾期的造成,跟持卡人自身肯定有很大关系。比如过度消费,用信用卡资金创业做生意等行为,最后资不抵债。都是造成信用卡逾期的原因。但是银行也有不可回避的责任。实际上银行忽略监管,高额授信,甚至给本来没有较好偿还能力的持卡人发放大额高利息的分期现金,这些都是造成持卡人快速逾期的诱因。

12、其实在我看来,如果要解决这些问题。国家目前最应当是明确信用卡延期还款和灵活还款的相关政策。比如,只要持卡人能够提供自己暂时无力偿还的有效证据,那么银行就应当让持卡人选择足够持卡人翻身的还款方式和还款期限。尽量避免一些过度激烈甚至暴力催收的方式,让持卡人有一个相对宽容的环境下,挣钱还债。

13、因为我知道对于大部分逾期者来说,都没有逃避还款的本意,甚至大多数人逾期都不是因为过度超前消费或者恶意透支,可能是创业做生意,因为各种因素导致最后无力还款。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就应当受到银行的各种无底线的催收。让持卡人完全没心态去调整自己,重新出发。

14、总的来说,疫情可能是压死很多持卡人最后的一根稻草,但是也正是因为疫情,才让国家真正重视信用卡逾期越来越严重的问题。我想进过国家相关部门的调整,持卡人会得到一个好的结果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学校餐厅办信用卡逾期和光大信用卡七万逾期三个月,属于刑事案件吗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推荐阅读

热门信息